还是那样爽朗的笑声,还是那样快人快语,这位有着坚毅眼神、果敢历练的小伙子,正是我院学生处副处长、浙江省第七批援藏干部、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文化局副局长陈毅。
2013年7月,陈毅受省文化厅和学院派遣,远赴西藏,成为浙江省文化厅对口援藏那曲地区文化局的援藏干部。如果说,半年前即将奔赴那曲工作的陈毅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和岗位充满期待,那么如今,已经圆满完成第一阶段工作任务的他已俨然将自己定位在了那个遥远的高原工作岗位上,“我们那曲”成为他常挂在嘴边的词。“治国先治边,治边先稳藏”,担任那曲地区文化局副局长的他,再浙休整后再度赴藏的首要职责是协同浙江、辽宁两省的援藏干部一起,对那曲地区的文化、技术和人才等方面进行援建。
西藏文化系统的经费非常有限,陈毅所在的文化局是全地区条件最差的局,局里大部分人都驻村了,所以他要管几乎所有的事,这让他的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那曲,文化局管辖的工作范围很大,比如宗教和维稳都是文化局的重要工作。援藏是苦的,早年那部令亿万中国观众潸然泪下的电影《孔繁森》,讲述的就是我国第一批援藏干部在当地工作的感人故事。十九年后的今天,陈毅有幸加入到这支光荣的队伍中。
在那曲工作,责任很重,文化系统很多活动事关普通百姓,相当于是民生工程。而当地群众的认知和浙江相比要落后二三十年,只能向他们传递输送一些现代理念,但不能强求他们接受。一些和文化不沾边的工作也需要介入,比如推行火化,当地人习惯天葬、水葬等,推行起来就很累。
“我们这些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去西藏,意识形态是把握得很牢的,只要不和我们的政策发生抵触,我们不会去干涉当地的宗教意识形态。”说到宗教信仰,陈毅谈起一个吸引人的话题:“其实,格萨尔王主要的生活、战场的发生地全部在那曲,不是先前普遍认为的是在青海。以动画片的形式去展现格萨尔王的传奇故事,是那曲文化局交给他的一个任务。他利用自身便利条件找专人翻译会唱《格萨尔王》的民间艺人的方言,现在资料基本收集全了。难度在于,目前还没有一个团队来接这个活,因为其中的宗教影响是最难突破的障碍。
陈毅此番赴藏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维稳。那曲是西藏维稳任务最重的地区,维稳压力相当重,陈毅到那曲后已参与了两次维稳工作。
说起在那曲工作过的那段生活,陈毅说:“很苦,在内地根本想像不到,只有去过才会知道。”作为浙江省文化系统唯一一名被派往那曲的援藏干部,陈毅的身体素质是所有报名应征者中最好的,即便如此,很多时候他只能依赖药物和间断性吸氧才能维持身体机能。七八月份是西藏氧气浓度最高的时节,接近杭州的68%,也只持续二十多天。很多时候在那曲吃口饭都要喘上好几喘,并且还不能吃饱,吃饱了胃和血液都会不适应。晚上睡觉不能关闭电视机,这样比较容易让自己惊醒,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以免发生不可预见的情况。在那曲每天心跳平均是120左右,血压几乎接近临界点,只能靠不断吃药和吸氧去调整;每隔三小时吸氧一次才能保证正常工作;驻村工作时基本生活条件保证不了,二十多天没有洗头洗澡是常有的事;没有公厕,办公楼也没有卫生间,有时为了去趟卫生间需要走几百米的路,回来以后心跳能达到130以上。
陈毅此次回浙江,带了一些项目任务。比如那曲嘉黎县文化基站去年七月被洪水冲垮后无法开展工作,还差几十万元的修缮费用没有着落。陈毅回校后一宣传,获得学院领导和广大师生积极捐助。此外,建国65周年那曲代表西藏赴北京献演专场晚会所需服装资金,陈毅也在多方联络争取中。
那曲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地级市,工作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美丽的自然风景也是无法抵挡的。“我们一直认为可可西里属于青海,其实它的实际管辖是那曲的双湖县;长江、黄河、沱沱河的实际发源地是那曲的安多县,而不是各拉丹东。若要给这两个地方拍纪录片,应该重新捋一捋啦!”陈毅对那曲充满着兴奋和自豪。
援藏工作为期三年,最考验陈毅的莫过于牵挂家人的那颗心。陈毅坦言非常想念家人,去西藏时儿子才8个月大,是同批援藏干部中孩子最小的,这次回来后,除了完成相关工作,就是尽量多陪陪父母妻儿,颇有一种侠骨柔情的神情。
“其实,除去规定假期,在那曲工作满打满算也就是两年时间。两年很快,就怕做不出什么事情。有幸去那边工作,领略西藏风景和风情,也是人生的一种阅历。”在青藏高原上历练半年多已显出许多成熟的陈毅,眼中透出自信和坚毅的目光。